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衛計委發狠話,大醫院床位要壓縮!

2016-06-13

據可靠小道消息:衛計委要在“十三五”期間刀砍大型公立醫院!

 一輪又一輪的瘋狂擴張之後,大型公立醫院們很可能要有麻煩了。據可靠小道消息:衛計委要在“十三五”期間“刀砍”大型公立醫院!

 

  和各位看官一樣,看到如此驚人的消息,界哥也是吓了一跳:因為根據近日國家衛計委規劃信息司規劃處一位領導在一次會議上的透露,此番“刀砍”大醫院準備的“下刀力度”還挺大。

 

  據介紹,根據醫療機構設置标準,結合目前的平均規模,縣級醫院床位數以500張左右為宜,原則上不超過1000張;地市級醫院床位數以800張左右為宜,原則上不超過1200張;省級及以上醫院床位數以1000張左右為宜,原則上不超過1500張。

 

  據透露,“十三五”期間,将準備對超出規模标準的公立醫院逐步壓縮床位,選擇部分單體規模過大的公立醫院開展拆分試點;不僅如此,還将強化醫院床護比約束,地市級及以上醫院床護比低于1:0.6的,原則上不允許擴大床位規模。

 

  這是什麼概念?各位院長大人可以數一數自己家雞窩裡下的雞蛋數,超标沒?估計不少院長都漲紅了臉。

 

  能捂住不讓别人看,或者藏起來一些不報不?恐怕不行!據該衛計委官員透露,“十三五”期間将建立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分級備案和公示制度,床位等數據都要曬出來。

 

  瘦身政策頻出

 

  事實上,上述官員劇透的《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十三五”衛生規劃)關于嚴控大醫院規模的大棒并不孤單,近年來,類似政策可謂頻繁出爐。

 

  2014年6月,國家衛計委下發《關于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的緊急通知》,明确提出“四嚴”:嚴控公立醫院床位審批,嚴控公立醫院建設标準,嚴控公立醫院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嚴禁公立醫院舉債建設。

 

  2015年3月,《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出台,明确提出,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單體(單個執業點)床位規模的不合理增長,文件中亦見到上述關于各級公立醫院具體床位規模的指導意見。

 

  那麼,為啥衛計委突然對控制公立醫院規模如此上心呢?界哥以為不外乎兩點。

 

  一,太不像話了!公立醫院大擴張究竟誇張到什麼程度?以全國衛生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三級醫院共1787家,床位數為167萬張。平均下來床位都在一千張左右,而且全國三級醫院床位還在以每年不少于20萬張的速度增長。

 

  在一次會議上,重慶市一位擁有1500張床位的縣醫院院長自豪地表示,“我們就是要把醫院建得大、建得漂亮。”

 

  按照醫院等級評審的标準,三級甲等床位一般要求≥500張,而三乙則隻需≥400張,但如今沒有個一兩千張床位,院長們似乎都不好意思對外說。

 

  更瘋狂的是舉債建設。2013年6月,山東兖州一家三甲醫院被媒體曝出,因舉債建新院,新建醫院都被全部抵押,最後沒法收場,隻能通過改制的方式,讓民營企業接手。

 

  如今建一家公立醫院您說得多少錢?幾個億?開玩笑!沒十幾、二十個億,地方政府和公立醫院院長們都不擡一下眼。

 

  以上述山東醫院的新院區建設為例,就耗資高達16.5億元,而憋了十五年沒建公立醫院的江蘇宿遷,新建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更是上來就是19.6億的投資、2000張床位。

 

  2000張多嗎?那要看跟誰比,目前超過3000張床位的公立醫院就近20家,河南省鄭大一附院床位更是直逼10000張。

 

  如此瘋狂的擴張,作為衛生主管部門,可謂又欣喜又憂心,又無奈。欣喜的是大醫院發展捷報頻傳;憂心的是業界刺耳的批評,以及離解決看病難問題的醫改初衷漸行漸遠;無奈的是說了院長們也不聽,依然埋頭搞擴張。

 

  事實上,在界哥看來,嚴控大醫院規模的風暴還可能有另一層原因,就是除了業界的批評,有關部門還受到更高領導層的批評或指示。

 

  公開新聞報道顯示,習大大對于大醫院始終處于戰時狀态是不滿的;今年9月,李克強總理更是親自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署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毫無疑問,大醫院擴張,和中央解決大醫院戰時狀态以及推進分級診療的指示精神是很不搭的,作為衛生主管部門,連續出台控制大醫院規模的文件就不奇怪了。

 

  你是院長會怎樣?

 

  面對上述問題,在一次行業會議上,一位學者就不無同情地表示,“如果我是公立醫院院長,我也會大搞規模擴張。”

 

  為啥哩?衆所周知,中國二級以上的公立醫院基本都是自負盈虧,政府的補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一位院長就曾向《醫學界》抱怨,地方政府每年的投入隻夠醫院交水電煤之類的費用。

 

  那麼,養這麼一大家子誰給錢發工資?誰給錢買先進設備、蓋大樓?這些問題竟然都需要公立醫院院長們自己去解決。

 

  而現有的體制下,醫院等級越高、規模越大,收費标準也就越高,對于患者和醫療人才的吸引力就越強,醫院賺錢的能力也就越大。

 

  一大家子都等着你養活,别人都開足了馬力上規模,你是公立醫院院長你會袖手旁觀?不上規模、不吸引優秀人才搞專科建設,怎麼體現政績?

 

  經過連續多年的擴張,三級醫院的“虹吸效應”逾趨明顯,嘗到甜頭的公立醫院院長們再也無法自拔。

 

  至于連續發來的政策禁令,不少公立醫院院長們就一句話:錢誰給?

 

  大家都知道,美國知名的梅奧診所“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聞名。據知名微博大V、廣東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介紹,2007年的數據顯示,2400張床位的梅奧診所,醫生和醫學家就多達2700餘人,行政和同屬工作人員更驚人地多達3萬多人,就這還沒有算住院醫和醫學生。

 

  事實上,對于絕大多數都是醫生出身的中國醫院院長來說,又何嘗不懂得“以患者為中心”的内涵和價值,又何嘗不想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然而現實就是現實,現階段隻能将“以患者為中心”停留在口号層面。誰讓人家梅奧診所不愁錢呢?每年還拿出一大筆錢來救助貧困患者。說到底還是錢少,還得拼命掙!

 

  患者和醫護們的辛酸

 

  如果說都不容易,那麼最不容易的就是患者和醫護們了。

 

  每當霓虹燈亮起的時候,不少大醫院的走廊裡到處可見東倒西歪的患者或親屬們,他們很難和有尊嚴地就醫聯系起來。

 

  而醫護們又在幹什麼呢?加班、加班還是加班!一夜做多少台手術算多?一天能看多少門診?記錄一直在刷新,關于醫護“過勞”猝死的新聞也頻見報端。

 

  然而就是這樣兩個本處于同一戰壕裡的苦難群體,卻頻繁發生沖突,打罵醫護屢見不鮮,甚至連刀斧、炸藥都用上了。一個又一個醫護人員倒在醫患沖突的血泊之中,越來越多的醫護們買來了辣椒水,學起了防身術。

 

  而這些悲劇的背後,與醫療資源持續集中加劇看病難,很難脫離關系。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幾乎大多數醫護人員的首選就業對象都是大醫院,幾乎大多數患者的首選就醫機構也都是大醫院。

 

  刀快還是皮厚?

 

  衆所周知,新醫改改了五年已經到了深水區。不管效果如何,至少好動的基本上都動了;遺憾的是,不好動的也一點都沒動。

 

  在中國大型公立醫院這一巨人面前,如今已經到了檢驗到底是大醫院皮厚還是改革刀快的時候。

 

  “十三五”控制大型公立醫院規模的大刀能砍動大醫院嗎?誰能勝出結果還未可知。但站在“十二五”末年來看這件事,形勢很不容樂觀。

 

  無法忽略的是,“十二五”關于民營醫院床位數要占到20%左右的目标已幾乎沒有完成的可能性,這也從側面告訴我們,破除大型公立醫院的壟斷有多難。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單體醫院規模擴張在未來或将得到遏制,但大醫院以醫聯體形式的擴張還将繼續,區域醫院集團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借助PPP模式的東風,未來大醫院的觸角甚至會越來越多地伸向跨省,乃至全國。

 

  在一個大醫院瓜分地盤的戰國時代,考驗的是執政者的執政水平、智慧和改革者的決心,折磨的是患者和醫護們的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