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一項重磅醫療法律将正式施行,影響全國醫生

2022-02-10

  下月起,一項重磅醫療法律将正式施行,影響全國醫生。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醫師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業界認為,這部重磅法規,對于未來中國醫生執業将會産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醫師法》時代,中國醫生多點執業迎來什麼樣的新規定?2021年10月23日,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指導,“看醫界”主辦,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海爾産業金融提供戰略支持的2021上海醫交會(第四屆全國醫交會)在上海召開,會上,知名醫改專家徐毓才為來自全國千餘名參會嘉賓解讀了醫師法時代的醫生多點執業政策。
 
  以下為徐毓才演講摘要整理。
 
  多點執業寫進醫師法
 
  醫生集團中最根本的是醫師,《醫師法》對醫師多點執業政策的規定,直接影響着醫療城和醫生集團的發展,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國執業醫師進入《醫師法》時代。
 
  新出台的《醫師法》不僅包含取消中專學曆考取醫師資格規定、醫師多點執業、終身禁業、診療自主權、醫師合法權益保障、緊急救助行為,住院醫師規培和專科醫師培訓等十大亮點,而且還提到,執業助理醫師可以在邊遠或條件艱苦的縣級醫院執業,而過去隻允許在鄉鎮衛生院裡獨立執業,總體上新東西比較多。
 
  而關于醫師多點執業,過去都是政策規定,這次是真正入法,在法律上被允許,這也是一個突破。
 
  關于醫師多點執業的規定,《醫師法》繼續沿用了《執業醫師法》有關内容,如國家實行醫師執業注冊制度,醫師必須經注冊後,才可以在醫療衛生機構中,從事相應的醫療衛生服務。
 
  如何理解這些規定?
 
  《醫師法》第十五條規定,醫師在二個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定期執業的,應當以一個醫療衛生機構為主,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國家鼓勵醫師定期定點到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主執業機構應當支持并提供便利。
 
  這一規定實際上是延續了十多年來有關多點執業的政策。
 
  醫師多點執業,指在兩個以上的醫療機構内執業,新醫改文件就提及過這一規定,而且也是新醫改的任務。
 
  推進醫師多點執業的原因: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緩解基層群衆看病難等。
 
  在新醫改推進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推進多點執業,從2009年開始,國家陸續出台了多項政策。
 
  2009年9月,原衛生部發布了關于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1年7月,原衛生部再次發文,提出擴大醫師多點執業範圍。
 
  2014年,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和規範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幹意見》,提出探索備案管理、實行區域注冊。此後,包括2017年在内的相關文件,對此也有提及。
 
  2017年2月,《醫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公布以後,做出了三點規定,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備案,醫師變更執業注冊信息進行網上辦理,這都為多點執業提供了很多方便。
 
  在放開醫師多點執業方面,深圳走在了前列,早在2015年7月就全面放開了醫師多點執業。
 
  雖然國家政策層面在逐步放寬醫師多點執業,但落地實施卻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醫師多點執業為什麼推進難?一方面是公立醫療機構院長不太願意,另一方面跟醫師自身有關,醫師不願意多點執業或自身能力不夠等都是影響因素。
 
  醫師多點執業入法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起碼它在法律上是允許的,長遠來看,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醫師如何做好多點執業?
 
  《醫師法》對多點執業帶來利好,包括會診和醫聯體在内。辦理相關變更注冊手續需要注意三種情形。
 
  其一,《醫師法》第18條規定:醫師參加規範化培訓、進修、對口支援、會診、突發事件醫療救援、慈善,或其他公益醫療、義診,承擔國家任務或者參加政府組織的重要活動,要在醫療聯合體内的醫療機構中執業。
 
  這一規定實際上為優質醫療資源的有序流動以及多點執業從法律上打開了另一條通道。如醫聯體,診所、民營醫療機構可以納入當地公立醫療機構組建的醫聯體内,這種情況下,公立醫療機構的醫師,到相關醫療機構内多點執業就可以不辦理手續,這是一個機會。
 
  醫師到基層多點執業,受法律允許、政策鼓勵,但實際落地實施的過程中并不會那麼順利。
 
  其二,醫師定期考核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定期考核不合格,醫生的執業注冊就容易出現問題。
 
  其三,醫師區域注冊與多機構執業。這個在政策裡有規定,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和本次《醫師法》規定裡面仍然是一個障礙。什麼叫區域注冊?區域注冊按照政策規定,就是醫師可以以一個省為單位來注冊,但與多機構的執業還不一樣,所要辦的手續不同,政策規定也有差異。
 
  雖然法律框架已經建好,但執業地點、多機構執業、自由執業和自由職業,未來仍需進一步去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