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中藥溯源的難點與機遇

2019-04-30

 當前,中藥材流通領域存在藥材難以溯源,種植信息不透明,一些藥材不符合标準、缺乏準入機制,藥材的來源、晾曬、包裝、存儲、運輸沒有相應的規範等。當前,我國中藥材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仍處于研究和起步階段,實現中藥材“來源可溯、去向可追、重點可控”仍面臨很多現實難題。
 
  現實難題待解
 
  一是追溯品種多、情況複雜。傳統中藥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三大類。有調查顯示,全國用于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生産的藥材有1000~1200種,其中植物類藥材有800~900種,占比達90%;動物類藥材有100多種;礦物類藥材有70~80種。中藥材包括動物、植物、礦物與菌類四大類,生産或養殖過程複雜,産地多、地域廣,因此,中藥材質量追溯綜合了鮮活産品、農産品、食品等多個行業的質量追溯特征,情況比較複雜。
 
  二是質量追溯過程長、環節多。中藥質量追溯全過程應包括藥材種植/養殖、采收、産地初加工、中藥飲片生産、中成藥生産、物流及市場銷售等多個環節。根據中藥材的不同特性,有些藥材可以直接鮮用,有些需要炮制成中藥飲片後使用。從實踐來看,藥材采收後,經過多級收購商采購、包裝、貯藏、運輸、混批、混包、混儲等環節,通常會導緻藥材的來源混雜,追溯過程長且環節多,很難做到全部溯源。在藥材運輸過程中,包裝、倉儲條件不規範,容易導緻藥材變質、污染,從而影響藥材質量。中藥材的生産、加工、包裝、存儲、運輸等環節的質量标準規範不健全,也會造成進入溯源體系的中藥材有假藥劣藥現象。
 
  三是追溯平台搭建易、推廣難。中藥行業信息化水平較低,企業建立中藥溯源體系需要增加投入、更新設備。一條大型流水線的優化,動辄需要投入數百萬元。比如,一把醫藥行業應用的普通掃碼槍的價格在1000元左右,但要加上“二維碼”掃碼功能,成本就升到了1800元左右。此外,加入流通追溯體系,企業原有的生産流程被拉長,生産效率降低,原本兩個小時完成的工作,可能延長至3個小時。同時,加入溯源體系還意味着企業所有的生産、流通環節被公開,這也是一些企業不願實施的重要原因。
 
  四是中藥溯源實施落地難。中藥溯源必須從源頭即中藥材種植開始,包括基原(是否是《中國藥典》規定的品種)、道地産地(是否是真正的道地産地)、種植技術與田間管理(不亂打農藥和植物生長素等)、生長年限(白芍生長4年、人參5年等)、土地農藥殘留與重金屬是否超标(種植前就要進行土壤檢驗)、采收時間與采挖技術(科學采挖杜絕搶青等)、田間整理與鮮品運輸、産地加工(挑選、清洗、烘幹、日曬)、包裝等,環節衆多, 中藥溯源很難落地實施。比如種植過程,包括溫度、濕度、光照、土壤環境、打農藥等諸多因素,但種植者大多是個體戶和農民,信息采集與記錄不及時,再加上經營者熱情不高、參與程度低,溯源系統推廣程度差、執行力度有限。
 
  從易到難推進
 
  實現中藥質量全程溯源,是保證人民群衆用藥安全的重要舉措。筆者認為,全面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統籌安排,先行試點,逐步推廣。同時,要加強對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的研究,建立和完善追溯體系配套技術,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及管理規範,逐步建立中藥材“從生産到消費”的質量可追溯體系。
 
  一方面,從家種入手“先易後難”。目前,中藥材常用品種大約有2300種,其中70%是野生品種,30%是家種品種;市場應用的中藥材70%是家種品種,30%是野生品種。筆者建議,中藥溯源首先應從使用量大的家種品種入手,研究方法、探索路徑、積累經驗,然後以點帶面逐步推廣。例如,黨參、當歸、黃芪、黃芩、川芎、澤瀉、麥冬、黃連等家種藥材品種,目前産地産區都比較集中,開展溯源比較容易。
 
  另一方面,野生品種要“抓大留小”。野生中藥材品種的溯源工作,應該“先易後難”“抓大留小”。“大”是指那些産地集中、用量大、采收簡單、含量穩定容易把握的野生品種。如晉豫陝地區産的連翹,内蒙古、新疆産的肉苁蓉,甘肅禮縣産的淫羊藿,西藏産的紅景天等。這些野生藥材品種産地相對集中,規格也不繁雜,外觀性狀特征明顯,規範起來相對容易,有利于溯源工作的開展。而對于那些産地不一、規格繁雜、外觀性狀差異較大、真僞容易混淆的家種和野生品種,可以逐個細化梳理,循序漸進依次進行。
 
  (作者系全國中藥材物流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藥協會中藥追溯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