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中藥材保險兜底以防市場波動

2017-08-22

  8月8日晚,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的大地震仍牽動人心。抗震救災,離不開對藥品的需求,醫藥界紛紛趕赴一線與災區民衆共患難。從另一個角度講,自然災難的不可預期,映射出整個社會亟待進一步完善保險體系以降低災害風險的緊迫性。人們在為生命祈禱,也會為民衆的财産安全而擔憂。據悉,九寨溝縣是道地藥材重點省份四川的組成部分之一,現已發現野生植物約2033種,有銀杏、紅豆杉、獨葉草等珍稀植物33種。全縣天然中藥材達290種,主要有黨參、當歸、蟲草、貝母、天麻、豬苓等。突如其來的自然災難也将給當地災民“雪上加霜”,怎麼做到農業精準扶貧?可能這個話題在當下同樣需要引起社會關注。
 
  事實上,國家層面也一直在找對策。中國保監會前不久印發《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文件流露出來的一個信息值得業界保持足夠的嗅覺敏感度:目前我國農産品價格保險試點擴展到26個省份,承保農作物增加至18種。其中,菊花、丹參、瓜蒌、何首烏等中藥材種植保險已開始由點到面鋪開,預計這一舉措在相關道地藥材主産區省份會加速擴大投保範圍。藥材種植一旦實現兜底,這對其産能調節及價格調整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會帶來産業系統性升級。
 
  商保撫平波動的“心”
 
  在研究中藥材市場及價格波動時,商務部上個月剛發布的《2016年中藥材流通市場分析報告》提到了很重要的一個情況:即去年我國中藥材流通市場常見的741個中藥材流通品種中,與2015年相比,漲價品種和持平品種數量明顯增加,跌價品種數量則大幅減少,品種行情總體向好。原因在于,行業信息透明化,市場參與者對藥材産地災害、熱點品種、行業政策等市場熱點信息的獲取和反應速度加快,市場理性有所提升。
 
  出現這種積極局面,有一個舉措不容忽視,那就是藥材保險逐漸在擴大适用範圍。記者曾走訪了四個大型的道地藥材産區,從不少藥農處了解到,近年道地藥材受氣象災害影響較大。據統計,僅甘肅省的氣象災害,平均每年造成農業受災約1700萬畝,占播種面積的32%。
 
  有藥農告訴記者,“有時種植的藥材因各種原因減産甚至絕收,自從投保後,像當歸每畝賠付标準2000元。每畝藥材交120~200元保費,這對受災的藥農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實,着力擴大地方特色優勢農業保險項目已被列為國家重點目标。尤其是中藥材等項目将更大範圍納入中央财政補貼範圍。2014年甘肅省财政設立專項資金,在定西市開展藥材産值保險試點,累計試點31萬畝。日前,山東省章丘市也在帶領貧困戶以丹參等藥材種植為突破點,研究中藥材保險落地。
 
  楊振婷是國内某商保公司負責農業保險的相關負責人,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保險業必須繼續深化農業保險供給側改革,在總結完善價格保險、氣象指數保險等新型農業保險的基礎上,開發雪災氣象指數保險、藏藥材産值保險等,探索扶貧保險、區域特色保險、金融互動保險等新型保險,針對不同道地産區的優勢藥材品種研究新的險種。中央财政已将丹參等市場緊缺的藥材種植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範圍。”
 
  對此,中國中藥協會常務副會長劉張林認為,“我國中醫藥産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強有力的推動,更離不開中央财政真金白銀的支持。尤其是‘互聯網+’,讓藥材實現了供銷及第三方的對接互融。這有利于促進産銷對接、供給得到保障,倉儲物流高效協同,并在此基礎上建立金融保險交易,實現系統穩定。”
 
  培優民族藥市場
 
  俗話說,藥材好,藥才好。近年,因為藥材質量問題以及藥材價格的無序波動,給成藥市場帶來了諸多新的變量。如果把上述積極因素看作是産業進階的基本表征,那麼,怎麼發展好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中藥品種則是又一大現實命題。
 
  8月8日,在2017年貴州省中藥民族藥産業統計公報新聞發布會上,貴州省科技廳發布了2016年度貴州省中藥材種植業、醫藥工業、中藥科技等綜合性數據。據悉,在中藥材種植業方面,2016年貴州省中藥材人工種植及野生保護撫育總面積達到599.45萬畝,增長9.6%。而真正吸引記者眼球的是,該省的艾迪注射液、參芎葡萄糖注射液、肺力咳合劑、仙靈骨葆膠囊、銀丹心腦通軟膠囊等47個中藥民族藥的産品年銷售收入均已上億元,且中藥民族藥産業領域新産品銷售收入增長30.1%。截至2016年底,貴州中藥民族藥産業領域共建有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和機構71個,比上年增加7個。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研究中心副主任、副院長劉建勳日前表示,“民族藥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紮實的工作基礎,包括藥材的供給、藥學質量控制和質量标準以及有效性問題。坦率地講,這幾年民族藥方面的人才也成長起來了。當然,民族藥要符合國際标準,這個确确實實是眼下的一個挑戰。”
 
  怎麼進一步做大傳統民族藥産品?業界有很多觀點的交鋒,可謂道阻且長。據統計,全國55個少數民族近80%的民族有自己的特色藥物,其中有獨立的民族醫藥體系的約占1/3,民族藥品種已達3700多個。其中,苗藥因其特色優勢在民族醫藥産業中格外耀眼。以維吾爾醫藥、哈薩克醫藥和蒙醫藥為主的民族醫藥具有悠久的曆史、确切的療效,尤其是維醫藥已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
 
  劉張林認為,一是把好源頭藥材供應端,保證原材料的品質。如有些藥材或飲片性狀改變、質量下降除了天災因素外,人的因素也重要,除了嚴格把好進貨驗收關、改善儲存條件及分類貯存外,養護應及時根據可能出現的消極影響因素,積極采取相應養護措施提前幹預。其次,就是産品的工藝開發和二次研究,尤其是遵從古法,通過現代工藝提高産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